- 匪夷匪惠
- 伯玉知非
- 不恥下問
- 彩衣娛親
- 吹簫乞食
- 春秋無義戰
- 萇弘碧血
- 道聽途說
- 董狐直筆
- 按兵不動
- 二桃殺三士
- 分崩離析
- 分庭抗禮
- 肝膽楚越
- 管鮑之交
- 鴻鵠之志
- 囫圇吞棗
- 季孟之間
- 假途滅虢
- 竭澤而漁
- 盡善盡美
- 九原可作
- 舉一反三
- 九合一匡
- 刻舟求劍
- 輪扁斫輪
- 捧心西子
- 千慮一得
- 秦晉之好
- 秦歡晉愛
- 清靜無為
- 殺雞焉用牛刀
- 殺妻求將
- 升堂入室
- 事齊事楚
- 死而無悔
- 四海之內皆兄弟
- 四體不勤,五谷不分
- 亡戟得矛
- 吳市吹簫
- 吳頭楚尾
- 相驚伯有
- 研桑心計
- 掩耳盜鈴
- 葉公好龍
- 衣裳之會
- 一竅不通
- 一字褒貶
- 易子而食
- 優孟衣冠
- 有名無實
- 欲速則不達
- 一匡九合
- 鄭衛之音
- 坐懷不亂
- 鄭人實履
- 暴虎馮河
- 兵車之會
- 假道滅虢
- 江左夷吾
- 袂云汗雨
- 名正言順
- 暮虢朝虞
- 貪小失大
- 唐突西子
- 同病相憐
- 唐突西施
- 欲速不達
- 后生可畏
- 犒賞三軍
- 片言折獄
- 若敖之鬼
- 殃及池魚
- 逾淮之橘
- 問一得三
- 抱甕灌畦
- 墦間乞余
- 晏子使楚
- 三折其肱
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大全列表
以下是春秋成語的意思
- 匪夷匪惠 夷:殷末周初的伯夷;惠: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。既不是伯夷,又不是柳下惠;不具備這兩位賢人的品德。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駕馭的人。
- 伯玉知非 伯玉:蘧瑗,字伯玉,春秋時衛國人;非:不對。比喻知道以前不對。春秋成語
- 不恥下問 樂于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,而不覺得不好意思。春秋成語
- 彩衣娛親 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菜子,很孝順,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,扮成幼兒,引父母發笑。后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。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大全
- 吹簫乞食 原指伍春秋時子胥于吳市吹簫向人乞討。后指沿街乞討。春秋成語
- 春秋無義戰 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。也泛指非正義戰爭。春秋成語
- 萇弘碧血 形容為正義事業而流的血。萇弘:春秋時周大夫,又稱萇叔。碧:青綠色的玉石。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大全
- 道聽途說 道、途:路。路上聽來的、路上傳播的話。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。春秋成語
- 董狐直筆 董狐:春秋時晉國的史官。直筆:根據事實,如實記載。指敢于秉筆直書,尊重史實,不阿權貴的正直史家。春秋成語
- 按兵不動 按:止住。使軍隊暫不行動?,F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。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大全
- 二桃殺三士 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,三壯士因相爭而死。比喻借刀殺人。春秋成語
- 分崩離析 崩:倒塌;析:分開。崩塌解體,四分五裂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。春秋成語
- 分庭抗禮 庭:庭院;抗禮:平等行禮。原指賓主相見,分站在庭的兩邊,相對行禮?,F比喻平起平坐,彼此對等的關系。出自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大全